听了这首『痴癫』,为啥会想起N部电影?

影评 , 乐评
1845 0

听了这首曲子,你会想起几部电影?

相信很多朋友在听胡先生的配乐时,都有这样一个感受:但凡某段经典配乐一在耳边响起,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对应的电影画面。然而,奇妙之处并不仅限于此,因为不同听众听了这些音乐,联想起的并非同一个画面。就拿这首『痴癫』来说吧。

我想到的是《太极张三丰》,有人可能会想到马景涛版《倚天屠龙记》,还有人会想到《英雄少年》等等,太多太多影视剧,不一而足。这是为什么呢?

我觉得根源在于,胡先生创作的音乐具有极强的普适性,而普适性源于胡先生的创作初衷。
胡先生创作配乐固然是为电影情节,不过他似乎并未止步于此,而是将其升华成一种情感,一种人们共有的情感,无论喜怒哀乐,还是苦辣酸甜。
这就使得配乐像水一样,会在不同影视剧中都能若合一契。

正是因为这样,但凡影视剧中出现与之相匹配的情节,都能将他创作的配乐拿过来直接用,这些配乐不但能跟上情节的节奏,甚至还会给人一种『量身打造』的视听效果。至于听了『痴癫』这首曲子后,乐友会有这样的感叹也就理所当然了。

这首『痴癫』该怎么听?

回到正题,这首『痴癫』究竟诠释了怎样一种情感呢?来,一起再听一听。你会清晰地在这首曲子中听到三段大致相同的旋律。

00:00—00:58是一段;
00:59—01:38是一段;
01:30—02:32是一段;

这段配乐对应的电影情节是:

电影男二号天宝加入东厂刘公公军营成为一名小兵,为求立功升官,竟不惜出卖君宝、小冬瓜、秋雪以及其他义士,君宝等人误信天宝连累义士惨死,大受打击,精神错乱。

胡伟立先生在这三段旋律中,大致分别使用了三种变奏和六种乐器,将情感层层推进,把主角张君宝变成张三疯的整个历程描绘的得历历在目:

00:58秒之前,琴与锣的浓墨重彩挥洒,营造的是天宝的背叛犹如惊天霹雳,让君宝惊骇之余也实难以置信眼前的事实。

00:58—01:38间,箫与小鼓的浅吟低唱,则是君宝被迫面对现实的黯然神伤与欲哭无泪。

01:38后琵琶的如泣如诉,君宝愁肠百结、痛彻心扉,像一头受伤的雄狮在舔舐伤口,令人闻之潸然。

整首曲子虽然只有短短2分32秒,但情感之真挚、手法之微妙,无不妙到毫颠。

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先生曾在文章说道:

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,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,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

其中提到的『生命的化妆』,大概又说的是胡伟立先生这样的大师吧。

最后更新 2021-02-18
评论 ( 0 )
OωO
隐私评论